邮箱订阅 合服系统 常见问题 BUG提交 flash插件升级
7*24小时服务
热线:0377-63021198
客服邮箱:
mxservice@198game.com
投诉邮箱:
mxtousu@198game.com

当前位置:主页>论坛热帖>

游戏中的玉文化

发布时间:2017-02-01

  春秋战国时代,本为自然物质的玉石被人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,把仁、智、义、礼、乐、忠、信、天、地、德、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,于是出现了玉有五德之说。《诗》云: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所以玉寓意人的品行,表述了一种精神境界。


  如今一些罕见的美玉现身于游戏之中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美玉故事背景。


和氏璧


 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,在它流传的千年间,被奉为“无价之宝”的“天下所共传之宝”。


  和氏璧是由春秋时的卞和,在荆山得璞玉,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,皆以其诳而刖其足。后文王即位,卞和抱璞而痛哭三天三夜,泪尽而继之泣血。终以诚而打动文王。使玉人理其璞,果得宝玉。经良匠雕琢成璧,遂称"和氏璧"。至唐代,李白曾写《古风》以咏其事,借此讽喻世态:"抱玉入楚国,见疑古所闻;良玉终见充,徒劳三见君。"


  和氏璧面世后,成为楚国的国宝,从不轻易示人。从楚文王到楚宣王的大约四百年间,世接代传,和氏璧一直是归存楚国王室。而至威王时,因嘉奖相国昭和灭越败魏有功,赏赐予他。后昭和于赤山举宴会饮,应众宾客所求而拿出传观共赏。会此山下深潭有鱼儿戏水,众人趋之争睹。那承想宴尽人散,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!当时尚未发迹的张仪正屈附于昭和门下,众疑其无行,必盗相国之璧。于是"共执张仪,掠笞数百"。但终查无实据,只好作罢。究竟是否冤案一桩不得而知,反正和氏璧了无踪影,不知去向。


  数十年后,赵国宦官缪贤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,赵王闻之,于是占为己有,从此璧落赵国。究竟缪贤所购之璧是否前物,尚难肯定。秦昭襄王得知璧在赵国,于是企图恃强豪夺,假以十五城易璧。赵国于无奈之际,在缪贤的推荐下,由蔺相如"奉璧西入秦"。相如凭着超人的胆略和智谋,在中国历史上演出了一场流传千古的"完壁归赵"的故事。结局是"秦终不予赵城,赵亦不予秦璧"。


  其后秦灭赵,掠尽其财,自然和氏璧落入囊中。公元前221年,秦王嬴政统一天下,号称"始皇帝"。象征至高至尊权力的宝玺自然非常物所为,于是特以和氏璧制"传国玺"一枚。命丞相李斯篆书"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"八字于其上,形呈龙凤鸟虫之状。公元前229年,始皇巡幸,乘龙舟至洞庭湘山,骤起风浪,龙舟顿有倾覆之险。为祭神镇涛,于是抛宝玺于湖中。8年后,有使者过华阴平舒道,遇一人持璧曰:"为吾遗滈池君",从此传国玺失而复得。


  秦末,刘邦率兵入咸阳。在灞上,素衣白马的秦王"子婴上始皇玺",刘邦受之而佩带于身。为代代相传,号曰"汉传国玺"。


  西汉末年,王莽篡位,小皇帝刘婴仅两岁,国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。王莽令其弟北阳侯王舜进长乐宫索要。太后气愤异常,痛斥后摔玺于地,可惜天下至宝被摔缺一角。后以黄金镶补,但毕竟天衣难补,留下疵瑕。


  后光武中兴,莽败,国玺于兵乱之中几经展转,终落刘秀之手。汉献帝时,董卓作乱。孙坚率军攻入洛阳,兵士见宫中一井晨有五彩云气,遂使人入井,得传国玺。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。后袁术拘孙坚妻,夺玺。袁术死后,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,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,至此,传国玺又归汉室。公元 220年,曹丕篡权,逼献帝禅让,汉亡。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“大魏受汉传国玺”。 公元265年,司马炎同样篡权,称晋武帝,传国玺归晋。公元311年,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,玺归前赵。公元329年,后赵石勒灭前赵,得玺,在右侧加刻“天命石氏”。公元350年,再传冉魏,后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,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,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(南京),这样,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。在南朝,传国玺历经了宋,齐,梁,陈的更迭。大隋一统华夏,传国玺遂入隋宫。公元618年,隋亡。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。


  唐初,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,乃刻数方“受命宝”、“定命宝”等玉“玺”,聊以自慰。唐贞观四年,李靖率军讨伐突厥,同年,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,传国玺归于李唐。唐末,天下大乱,公元907年,朱全忠废唐哀帝,夺传国玺,建后梁。公元923年,李存勗灭后梁,建后唐,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。


  最后一个掌握“和氏璧”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,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,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,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。从此,“和氏璧”神秘失踪,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


蓝田玉


  蓝田玉也是古代名玉,传说和氏璧也是蓝田玉制成的,但让蓝田玉成名的却不是因为和氏璧,而是唐代李商隐的一句诗“沧海明珠月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”,这句诗成就了陕西的蓝田玉。


  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,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。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,县城距西安40公里。县境除东、南部为秦岭山区外,余为川原丘陵地带。绕流长安的八水中的灞河和浐河即发源于此,著名的白鹿塬便夹居于灞、浐之间。战国时期,秦置蓝田县,因为玉之美者曰蓝,县产美玉,故名蓝田。


  历代皇室和显贵都视蓝田玉为珍宝,杨贵妃的玉带也是蓝田玉。传说当年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 , 由于它的纹理结构像冰块撕裂一样 , 所以后来人们用杨玉环的小名芙蓉来命名 , 也叫“冰花芙蓉玉”。


和田玉


  和田玉是软玉的一种,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已被提名为中国的“国石”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,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,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“玉石之路”,即后来的“丝绸之路”的前身。


  《千字文》有“金生丽水,玉出昆冈”之说。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。《新疆图志》载,和田玉有“绀”(红青)、黄、青、碧、玄(黑)、白数色”。和田白玉名闻中外,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《海内十洲记》曾誉其为“白玉之精”。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,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。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,纯洁浑白,色如羊脂,故又名羊脂玉。 史籍对和田玉记载甚多。《穆天子传》载周穆王巡游昆仑,曾“攻其玉石,取玉版三乘,载玉万只”而归。这个记述虽然不可尽信,但从中可以窥见纪元前的人们已经知道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了。以后各代历史对和田玉的记述渐多,也更见真实。《旧唐书·西域传》称于阗国“出美玉……贞观六年,遣使献玉带,太宗优诏答之”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称于阗“其国东有白玉河,西有绿玉河,又西有黑玉河,源皆出昆仑山。土人夜视月光盛处,入水采之,必得美玉”。这里所说的于阗,即今和田。白玉、绿玉、黑玉三河即今之玉龙喀什河、和田河和喀拉哈什河。清萧雄诗:“玉拟羊脂温且腴,昆冈气脉本来殊。六城人拥双河畔,入水非求径寸珠。”就是吟咏这种捞玉风习的。


  从殷商时期开始,和田玉就进入了中原。和田玉从新疆经过甘肃、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,路途漫长,弥足珍贵。传说在2900年前,周天子穆王乘八骏大辇,出玉门登昆仑,受到西王母的热烈欢迎,曾载玉万只而归。传说归传说,和田玉的确是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,不论祭祀、礼仪,还是朝见皇帝,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,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。汉朝张骞通西域后,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,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导材料,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。


 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,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,经过历代的统治者和鉴赏家的品评赞誉,玉已经成为了一种超于自然力的物品。几千年以来,玉的质地、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、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“德”的内涵,以玉喻人,喻人身正心洁;以玉比物,意为此物珍贵稀有,玉成为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品。这种寓德于玉,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;同时,又将玉与君子结缘,物质、社会、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,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。在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中,玉文化绵延几千年而经久不衰,玉已经深深地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俗之中,并且深深地打上了政治、宗教、道德、价值的烙印。


  现在我们爱上玩家《梦想三国》把这种文化根植在了游戏中,让大家在游戏中寻觅千年的宝玉,大家在尽情游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体会和学习着我们的玉文化。这种寓文化与游戏的方式是我们爱上玩家《梦想三国》文化底蕴的体现,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《梦想三国》将会让玉文化这颗明珠在游戏中闪耀出它独特的光彩。